李志友 材料科学
碳化钨-钴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烧结行为、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烧结粉末高速钢等方向,铝电解惰性阳极为应用背景的铁酸镍基金属陶瓷材料、热激活熔盐电池的电极材料、微细活性合金粉末、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品强化技术、特种结构金属陶瓷材料专利6件。陈献富 化学工程
无机纳滤膜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张玉强 材料科学
目前已经开发出碳化硅陶瓷阀芯、碳化硅陶瓷高温硬度计压头、碳化硅陶瓷高温三点抗弯压头等产品目前申请专利4项,授权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授权1项。参与制定标准2项,其中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1项。刘岩 材料科学
1. 有机物前躯体转化陶瓷研究 2. 陶瓷/金属先进连接技术 3. 抗反应金属侵蚀陶瓷材料设计及制备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授权专利10多项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和骨干人员主持和参与中科院重大创新、国防基础科研、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易志国 材料科学
1. 电介质材料与智能器件 2. 半导体光电化学 3. 光催化与太阳能燃料目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Materials和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单篇最高引用超千次。王迎军 材料科学
生物医学材料、高性能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生物活性硬组织修复材料的组成、结构设计及制备;纳米生物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性能表征;生物活性梯度涂层的设计、加工及结构研究;生物医学材料的表面生物功能化研究;组织再生修复材料仿生制备。系统研究了天然骨组织中钙磷矿物在生物大分子基质调控下的有序组装机理,提出骨组织修复生物应答新理念,为第三代可控介导细胞功能的生物应答型类骨材料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攻克了生物活性类骨材料的受限反映空间模板仿生关键技术,实现了该类材料晶型及纳米尺度分布的精确控制。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生物活性植入材料的类骨多级结构仿生构建技术,解决了不同级孔空间分布控制和一体化制备的技术难题,成果鉴定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发表科研论文31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190余篇),授权和受理国家发明专利44项。先后主持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61项。郑益锋 材料科学
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材料、高温电解(SOEC)制氢/合成气材料、高技术陶瓷材料研究。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Electrochimica Act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期刊上发表五十余篇SCI论文,并申请6项国家发明专利。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子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二等)、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一等)、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863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等。史迅 材料科学
主要从事电子与声子输运、以及热电能量转换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研究。研究内容包括: 1. “声子液体”材料 2. 类金刚石结构化合物 3. 相变与电热输运性能 4. 笼状结构化合物在Nature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综述论文7篇。在国际热电大会、美国MRS等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29次。申请国外专利4项,获授权2项。国内专利10余项,获授权7项。国家973子课题、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科学院和上海市的重点项目10多项张玲 材料科学
主要从事新型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工作,开展了太阳能燃料、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有探索。通过调控催化材料的表面微结构及形态尺寸,获得了高效率的光催化材料,解决了光催化分解水需要贵金属负责及牺牲剂的问题,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表文章及申请专利60余篇(项),第一作者20余篇,参与编著英文专著一部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徐卓 材料科学
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弛豫型铁电单晶、电场诱导和压力诱导的铁电体、反铁电体和低相变压力铁电陶瓷材料及微结构等。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本,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承担了军工配套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和国防预研基金、863重大项目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多项科研项目